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光华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发】吕途 | 王德志的故事:团结经济

[复制链接]

176

主题

182

帖子

728

积分

创业志愿导师

积分
72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0-29 11:44: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5-08-30 吕途
编制按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工人曾有一段时间体验过当家作主的尊严和自豪。但改革开放以后,工人却成了最先一批被牺牲的对象。而后,随着农村集体的解散,市场经济主导地位的确立,中国又产生了数亿“新工人”,与老工人相比,他们从没有体验过当工人的荣耀,也没有获得过这个社会应有的关注和尊重。


然而,近三十年来,就是这群“新工人”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廉价商品,为中国经济的发展付出了血汗,但是他们并未充分享受自己创造的巨大成果,至少他们的所得,无论在利益方面,还是在地位与尊严方面,都与他们的付出不成比例。


日前“保马”每日一书曾推出吕途女士的《中国新工人:迷茫与崛起》,引起广大读者关注,今日“保马”特推出“中国新工人”专辑,以期引起更大关注和更深入的讨论。本专辑三篇文章分别是王晓明先生为《中国新工人:迷茫与崛起》姊妹篇《中国新工人:文化与命运》所写的“序”《瞿师傅的故事》,郭春林先生对该书的评论《什么文化?怎样的命运?》以及该书第十四章《王德志的故事》。


感谢作者授权“保马”刊载,感谢王晓明、吕途、郭春林诸位对“保马”的大力支持!


正文

就是在二十多年以前,以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国大半解体了。庆幸的是,银行、教育、医疗、交通、通讯等这些重大的领域还是国有,虽然各种改革正在将这些利用公共资源运作的产业脱离为人民服务的本职工作,比如:教育和医疗在各种改革中正在失去教书育人和治病救人的根本。反思为何社会主义经济被建设起来又被消解掉是一个非常大的话题,这不是本书的议题,就对现实情况的了解来看,资本主义经济对富人绝对有利,而对穷人和环境却不利。

      也在二十多年以前,民间机构开始在中国诞生,为打工者服务的民间机构也就此诞生。纵观这些草根劳工机构的生存和发展,大多数都步履艰难,最大的瓶颈之一是没有资金来源,大家都靠项目资金来维持,项目一结束,资金就断了。靠外来资金维持的另一个弊端是发展方向和机构活动会在某种程度上丧失自主性。

      为了探索打工群体发展的道路,为了维持机构长期和稳定的发展,社会企业成为了我们北京工友之家重要的发展战略和工作内容。现在,社会企业的收入可以维持北京工友之家机构运作资金的60%。王德志是北京工友之家于2005年创立的社会企业的负责人。下面的故事根据2013年6月24日在皮村对德志的访谈整理而成。


访谈时间:2013年6月24日

访谈地点:北京皮村

家庭背景

      我1977年出生在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跃进马场11连,我们那里是半军事化的管理。那里早先是没人住的地方,解放后是圈劳改犯的地方,后来是养马的地方。开垦北大荒的时候很多知青到了我们那个地方开荒搞建设,文化相对多元。周边有很多蒙古族自然村落。

      我父母在农场里工作,属于国家工人编制。我们家三兄弟,我是老大。我们刚出生的时候还是大集体,我6、7岁之前我们家的生活还可以。包产到户以后我们家生活就不行了。我们家分了三匹马,八十亩地,我们三个孩子年纪都小,父母种地种不过来,缴税还高,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上学(1985年到1991年)

      我8岁上学,一共上了5年半的学。

      上小学的时候,冬天每家需要给学校贡献劈柴,背一麻袋送到学校,烧炉子取暖。那时候学费一个学期十几块钱,后来涨到几十块钱。我家里经济困难,有时候交不上学费,这样家庭困难的也不只我们家。小学上了5年。我们班上一共就10多个学生, 一个老师包班,她一个人教了我们5年,语文、数学、体育、地理、历史、音乐都是她一个人教。

      上初中得考试,我们连队的升学率很高,老师教得好。上初中需要去场部上,要在那里吃饭住宿,一个星期交10块,还要自己带饭,周一带上一个星期吃的烙饼和咸菜。这样算下来一个月需要50多块的开销,这对于我们家来讲是特别大的开销。上初中的感受完全不同了。一个科一个老师,老师又不太管,我觉得终于解放了,从小学那种体制中逃脱出来了。刚开始很亢奋,因为太亢奋了,反而没有特别好好学习,等亢奋期过了,我就特别努力学习。虽然只上了半年初中,对我影响还是很大的。

      那时候家里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种地,种地又不挣钱,我只好辍学了。一直上学,突然不上学了,感觉很不适应。打破了那种习惯。那时候我还想,如果3年内还有机会让我上学,我还想上。后来我弟弟也得上学,我的幻想就破灭了。

在老家尝试各种挣钱的途径(1991年到1994年)

      我辍学的时候才13岁多,干活干不动。我很不适应而且不好意思,但是在一些大人眼里好像很正常,多了个劳动力。我从小就不服,有野心,决心改变家里的贫困状况。那时候想过很多办法挣钱,尝试过:套兔子、药鸟、采蘑菇、挖药材卖菜起石头等。

      我和我爸起石头,干了两年,也没有赚到钱。那两年我们一年到头都起,冬天都冻住了,石头很难起。我爸下山干农活的时候我一个人留在山上看石头。也会有人抢我们的石头。一个人守石头的时候非常孤独寂寞,天天翻看中学的历史书,都把书读烂了;翻看一本新华字典,看了好几遍,都背熟了。就那么熬着,实在无聊,我都开始养耗子了。

      起石头的时候我头脑里开始有来北京的计划了。我一直喜欢听相声,我虽然还不会说相声,但是梦想上央视春晚去说相声。我1994年就有了这种想法。

在北京打工(1995年到1999年)

      1995年,我实施了计划已久的来北京的计划。那年家里卖粮食卖了1500块,我偷了700块钱,给家里留一封信就跑了。在火车上,别人问我是否是去北京打工,我还很纳闷那是什么意思,不懂打工的概念。

      到北京来的时候还有一个想法,如果上不了春晚,我就进黑社会,做高智商的黑社会,就是想赚钱。幸好后来没有走上那条道,很多事情一旦干起来就没有回头路了,成了一种生存方式了,很难再跳出去。人有任何想法都是有原因的。

      

     在饺子馆做杂工

      在西客站附近我找到了一个饺子馆上班。包吃保住,头一个月工资300元,第二个月350元,我干了半年多,一直到走都是这么多,我工资是店里高的,我干活卖力气,从来不偷懒。我每个月工资都邮寄回家。和家里联系主要靠通书信。

     在小饭店做杂工

      从饺子馆辞工回家了两个月。那是回家待的时间最长的一次。挖了菜窖,搭了鸡窝。我虽然回去了,但是理想没有丢。我认准了北京,因为曲艺的发源地在北京和天津,其他地方没有这个氛围。

      回到北京,在东四十条的小胡同里找了一家小饭馆打工。那是1996年,我在这家店第一个月发工资发了300块,一发工资我就花40多元买了一套《红楼梦》,又花30多块买了本解读红楼梦的书,下班在后厨小屋里看书。受了好多苦,还被收容遣送的警察抓过。

      干杂工干了半年,按行规,我可以学习配菜了,但是还是继续让我干杂工,我就不干了。

     在涮肉餐厅做凉菜

      我在西四的羊肉胡同找了一家餐厅,涮肉的,有几十名员工,有两个院子,很多桌位,属于比较大的饭店,人大代表都去那里吃饭。我去了以后直接做凉菜,我干了3个月,每个月工资400元。

     在罗马花园餐厅做配菜

      当时我认识了一个厨师,他在惠新西街罗马花园当厨师,说那里缺人,我就去了。前后一共干了一年,中间出去做了一段直销,然后又回来,回来就直接当厨师了,但是不给我厨师的钱。厨师的工资应该800到1000,但是我的工资没有这么高。我的工资开始是500块,后来涨到700块。最后我还是辞职了。

     在大兴面包厂打工

      整整熬了两个月才找到工作,是去大兴一家面包厂。在进面包厂之前,我没有进过工厂,都是在餐厅打工。餐厅的工作没有上下班的概念,熬人,白天干活,晚上拼了桌子就睡,生活没有规律。到了面包厂,我很新奇,居然有上班和下班的概念,住的地方和工作的地方居然不是一个地方。在面包厂工作的1年多里,几乎没有放几天假。12个小时一个班,看不见太阳。一周工作7天,还老加班。

      我进厂后,开始是刷箱子,工资一个月300块。两个月后干库管干了4个月。后来让我到车间当和面师傅,这属于提拔我,厂长喜欢我。我后来工资涨到1300块。再后来厂子搬家,我就辞职了。

      

边打工边学相声(1999年到2002年)

     学相声

      那个时候,我已经报名参加相声班了,1999年春天报的名,在北京晚报看到的广告,一个艺校招生,校长是海政退休的老师,相声老师是李国英,是罗荣寿的学生。李老师当时已经退休了,他最早和李国胜是搭档,和马季是同辈。他哥哥是台湾军官,因为这个政治问题一直不得志,怀才不遇。我报的是周末班,初级班。在面包厂的工作几乎没有休息日,完全没有时间去学相声。我下决心离开面包厂是因为老师告诉我:“再不来不能教你了”。一个月学费400块。也就是说,到北京4年以后我才开始学相声,一周学习半天。我跟李老师一共学了3年。

      

     做了各种其他工作

      从面包厂出来我又从300块工资开始干。我先在一家小餐厅干了一个月。又找了一个送水的活,谈工作的时候就说好每周放假一天,我好去学相声。后来又先后做了销售、拉广告、酒店预定等等工作。2001年认识了“小小鸟”(服务打工群体的机构),然后认识了“打工妹之家”(服务进城务工女性的机构)。

加入北京工友之家(2002年至今)

     2002年参加打工妹之家活动的时候认识了孙恒。那年和孙恒他们一起去西四丰盛胡同的建筑工地演出,记得是打工妹之家和居委会一起组织的,我第一次说了我创作的相声“漂”,很成功。第一次听了孙恒演唱他创作的歌曲“想起那一年”,印象非常深刻。后来周末就经常和孙恒他们在一起。后来我们就一起成立了演出队。在外面的这些年特别渴望有个归宿,一直在找组织。从那以后天天盼周六,哪怕在一起待着什么都不做也觉得很舒服。

      从成立机构到成立社会企业期间我承担了各种各样的任务,包括维权呀、联系演出呀,很多事情。加入组织后,我的价值观发生了很大转变,是一种渐进的转变。受孙恒和贾志伟影响很大,记得第一次听贾志伟谈毛泽东和马克思主义,觉得特别奇怪,认为是天方夜谭,无意识地排斥过去的东西。后来受团队的影响看了很多书,我以前只看文学方面的书,后来才读共产主义的、毛泽东的和马克思主义方面的书。

负责社会企业工作(2006年至今)

      北京工友之家2006年开始创办社会企业。外界捐衣服越来越多了,一位女院毕业的同事负责这方面工作,孙恒也负责很多,还有其他人的参与。2006年在皮村开了第一家店,记得加上租库房,一个月支付400块租金。那个时候就有赢利。尝试后发现,顾客还是能接受购买二手衣物的,是有市场的。我们也需要考察捐赠方的意见,看捐赠方是否接受我们出售捐赠物品的做法。这些探索和思考提高了我们自身的思想意识,我们需要搞可持续发展,需要核算成本。赢利之后只要不是自己分了就可以做。

      2007年春天决定由我来负责社会企业这块工作。我和姜国良一起负责。那一年我们开了4家店,还在昆江旧货市场花450块租金租了一个店面卖旧家具,还在管庄开了收废品的店。当时衣服没有那么多,店开得太猛了,衣服供应不上。成本也太高,一家店两个店员。盲目扩张。投入大,收入少。那个时候店员的工资一个月700块。我的工资是1000块,后来涨到1500块,现在我的工资是2300块。

      2008年我们采取稳扎稳打的做法,减少店员,一家店一个店员。加强募捐的拓展,和10多家大学发展长期的募捐合作。也在网站上找募捐来源,搜到有要捐衣服的就赶快回帖。


表二十九:北京同心互惠社会企业店面拓展表

年度

运营的店面

撤掉的店面

新增的店面

赢利状况

2006年

皮村店

皮村店

2007年

7家店

·       皮村店

·       楼梓庄店

·       曹各庄店

·        马各庄2家店(其中一家是电脑店)

·       昆江旧货市场卖旧家具

·       管庄废品收购店

·       楼梓庄店

·       曹各庄店

·        马各庄2家店(其中一家是电脑店)

·       昆江旧货市场卖旧家具

·       管庄废品收购店

赔了1万多元

2008年

6家店

·       皮村店

·       东窑店

·       楼梓庄店

·       曹各庄店

·       尹各庄

·       双阜头店

·       马各庄2家店

·       昆江旧货市场卖旧家具

·       管庄废品收购店

·       尹各庄店

·       双阜头店

·       东窑店

赢利14667元

2009年

6家店

·       皮村店

·       东窑店

·       尹各庄店

·       双阜头店

·       葛渠店

·       富豪店

·       曹各庄店

·       楼梓庄店

·       葛渠店

·       富豪店

赢利42,717元

2010年

6家店

同2009年

赢利54,635元

2011年

10家店

·       皮村同心学校店

·       东窑店

·       尹各庄店

·       双阜头店

·       葛渠店

·       富豪店

·       黎各庄店

·       皮村博物馆店

·       半壁店电脑店

·       半壁店服装店

·       5月开黎各庄店

·       6月皮村博物馆店

·       10月开半壁店电脑店

·       11月开半壁店服装店

赢利121,560元

2012年

11家店

·       皮村同心学校店

·       东窑店

·       尹各庄店

·       双阜头店

·       葛渠店

·       富豪店

·       黎各庄店

·       皮村博物馆店

·       半壁店电脑店

·       半壁店服装店

·       管头服装电脑店

·       4月开管头店服装店

·        12月管头店也有了电脑业务

赢利195,868元

2013年

14家店

·       皮村同心学校服装店

·       皮村博物馆服装店

·       黎各庄服装店

·       东窑服装店

·       尹各庄服装店

·       富豪服装店

·       徐辛庄电脑店

·        葛渠服装店

·        半壁店服装店

·        半壁店电脑店

·        宋庄服装店

·        管头服装店和电脑店

·        双埠头服装和电脑店

·        东坝服装店

·        宋庄店

·        徐辛庄店

·        东坝店

赢利304,000元。

电脑店4家:1家店持平、2家赔钱比较少、1家店赔钱比较多,总体上赔钱。

2014年

14家店

  • 关徐辛庄店


  • 10月份新开东坝电脑店


2014年社会企业简况

      一共有13家店。代收点有30家。

      工作人员40人:

·      管理人员4名

·      接收人员3人

·      办公室1人

·      库房:10人

·      店员:21人

·      网店2人

      

对社会企业现状和前景的看法

      我认为社会企业是工友之家未来的希望,因为它有着很大的可能性。将来如果基金会不资助我们了,我们的自立发展就要靠社会企业。从现在的运作来看,我认为我们还是有信心承担这样一个未来的责任的。最重要是,我们培养起了一个团队,积累了经验,逐步建立起了管理方法。经验的积累是很艰难的,经验是靠失败积累起来的。

      社会资源:社会企业运作至今,我们积累了一些社会资源,取得了社会的信任。我们和几十所大学,几十家企业有长期的募捐合作。我们在北京的各个角落建设了30家代收点。

      物流:运输成本是很大的一块支出。以前我们没有募捐点,社会募捐的数量也少,我们天天跑,就是捐几件衣服我们也会跑一趟,要慢慢培养募捐群,取得大家的信任。口口相传的力量是最大的。现在取得了很多人的信任,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些合理的要求,比如衣服要有20件以上才上门去取,我们跟别人解释我们的成本考虑,别人理解就会支持我们。

      人员流动减少:现在店员收入相对稳定了,保底工资是1600元,外加提成。一般店员的月收入2000多元,有的可以达到3000多元。聘人上也有经验了,争取聘任相对稳定的店员。

      库房管理:调货、定价、盘活这些都积累了经验,节约了人力和成本。做到了换季储备,以前就没有储备的意识,现在到了夏天就把冬天的衣服储备起来,而不是简单地甩货。

      后备力量:我们的同心创业培训中心(工大大学)为我们社会企业培养了后备力量。当然了,我们要意识到刚毕业学员的局限性。工大学员刚毕业的时候会比较亢奋,以前没有接触过公益,接触了以后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样的感受一定要经历沉淀,在现实中接受打击。很多人接受不了现实的考验,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逃之夭夭。

      培养中层干部: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培养,我们已经有了几个可以独当一面的中层干部,能干事,能自我约束。

      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我们社会企业定期组织学习和聚餐。一般企业的交流和培训是围绕利润来进行的,我们的交流和学习是围绕集体主义精神的建设。社区里所有的店都是个体经营的,只有我们的店是集体所有的,在这里工作要靠自觉,而对于自觉性差的人这种个体的自我约束就不起作用,这的确是个挑战。

开辟“同心农园”

      我们的社会企业也在稳扎稳打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比如前两年我们成立了女工合作社,今年(2013年5月)开始了同心农园的建设和运营。我们机构创立的“同心创业培训中心”位于北京平谷,我们的“同心农园”就在培训中心的旁边,都是我们跟当地村委会和农民租赁的。同心农园有30多亩的果园和农地,已经有不同树龄和不同品种的果树几百棵。同心农园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认领果树、生产和销售生态产品和组织郊游拓展活动。这些收入都将用于农园的建设和支持工人大学的运行。

讨论:挣钱与生活目标

      我们有很多理由把挣钱当做人生和工作的目标,王德志更是如此。王德志在学校学习一直挺好,聪明好学,就是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不得不在初一下半学期辍学。复学的愿望也随着弟弟们的入学和家庭经济状况而破灭。正因为如此,挣钱曾经是王德志的首要目标,他不仅这样想,而且也争取去实现。回顾他在农村老家的那些年,他尝试了很多途径,包括:套兔子、药鸟、采蘑菇、起石头、卖菜,但是都没有挣到多少钱。

      王德志离家去北京并不是为了打工赚钱,他那时都不知道什么是打工,他那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去春晚表演相声。当得知这个愿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他一直以来的学习相声的梦想支持他留在北京打工。

      

表三十:回顾王德志在北京打工的历程,

时间

工作

工资

换工作的原因

1995年

在饺子馆做杂工

300元

自己脾气不好,打架,被老板批评

1996年

在小饭店做杂工

350元

一直干杂工,不让学习配菜

1997年

在涮肉餐厅做凉菜

400元

餐厅只有凉菜,没有机会学习炒菜

1997年-1998年

在罗马花园餐厅做配菜

开始500元,后来700元

没有任何业余时间、没有周末,无法学习相声

1998年-1999年

在大兴面包厂打工

开始300元,最后是1300元

同上

1999年

在一家小餐厅打工1个月

300元

同上

1999年-2000年

送水

1000元左右

讲好每周休息一天,可以去学习相声

2001年-2002年

在广告公司工作,做销售, 发酒店预定卡

1000多元

这些工作的时间都比较灵活,可以有时间去学习相声、参加公益机构的文娱活动或者参加演出

2002年

创办北京工友之家

1000多元

      王德志几次离开在别人眼里工资待遇不错的工作都是为了能够有业余时间学习相声。1995年王德志开始在北京打工,熬了3年,工资终于从300元涨到了700元,为了脱离餐厅没日没夜没有休息日的生活,以便有时间可以学习相声,他离开了餐厅。在面包厂,从300元的工资干起,到后来工资涨到1300元,和很多在那里工作了10多年的工人的工资一样“高”,但是,因为没有业余时间和周末可以学习相声,他又离开了。

      在王德志眼里,300元的工资很低,1300元的工资也不高,更离他对挣大钱的理解差之千里,但是,当和自己的梦想相比的时候,钱就不是衡量的标准了。尤其是当遇到另一条道路的时候,个人收入的高低就不是第一目标了。

      2013年9月到10月间,我为北京同心创业培训中心9期学员上“社区调查方法”这门课,期间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拟定不同的调查题目,一个由5名学员组成的小组选择了“为什么打工”这个题目。在调查提纲中有这样一个提问:“你觉得让你坚持打工的动力是什么?”学员们在北京皮村社区访谈了6名工友,下面是工友的回答:

·      王敏:“为了自己的家庭,特别两个孩子。还有就是自己家庭的压力吧,过去十几年家里的生活条件不好,想为家里减轻点负担。”

·     李晓兰:“维持家用,攒钱开个小店。”

·     甄小周:“提高家里的生活,让家人过更好的日子。”

·     孔维建:“提高家里的生活,让家人过更好的日子,不想下一代还过这种日子。”

·     司艳龙:“可以说是因为家庭吧!因为还有一个妹妹在读书,肯定也想为家庭减少一点负担,增加点收入。”

·     刘健:“更多的可能是来自家庭的压力吧,因为下面还有一个妹妹,多少都会感觉自己身上有责任吧。”

      

      从工友的回答中我们可以发现,为了家庭是一个普遍的答案,这组虽然只调查了6名工友,但是根据我以往的访谈经验,我知道,这个答案在工友中占非常大的比例。为了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而努力打工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我们同时也会发现一个现状,当所有人都只为自己和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而努力奋斗的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无法真正实现这个目标。因为每个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要通过某种社会途径,而当社会途径中,强大的资本去应对一个个打工者个体的时候,资本站绝对优势,可以轻而易举地将打工者各个击破,剥夺打工者的权利,从而让打工者无法通过合理合法的劳动获得好生活。也就是说,虽然打工者个体追求个体家庭生活好的想法没有错误,但是途径却不是很有效,因为仅仅通过个体努力几乎很难实现个体目标。

      王德志和其他众多打工者的相同点在于,王德志也曾经把挣钱作为第一目标,并且付出努力。但是王德志的不同在于,王德志后来有了比挣钱更重要的目标:学相声,为了这个目标,他几次放弃了工资相对较高的工作。没有钱人不能生存也不能养家,但是,一个普遍的真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高于挣钱的目标,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会失去自己、找不到自己,而且从群体和社会的角度来讲也实现不了挣更多的钱这个目标。

忠于理想、面对现实

     跟王德志共事的人都有体会,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他非常较真、很容易抬杠、性子很急,但是,在现实问题和具体冲突面前,他又可以非常通融、不会急于求成。这让我想到“性格”和“品格”的区别,一个人的性子可以很急,但是他的心意是善良的,另一个人可能态度周全,但是这些也许是因为别有目的。

      社会企业听起来很好听,很理想化,但是在现实中面临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枯燥、繁琐的工作。负责捐赠接收的工作人员,每天在堵车和污染的道路上开车、挨家挨户地接收衣服、扛着麻袋上楼下楼;负责库房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堆积如山的衣物进行整理、打价、出库、盘点;在商店里卖货的工作人员,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顾客,甚至被纠缠和欺骗,还有和抢衣服的人打架的事故发生;在电脑店工作的工作人员,在市场激烈竞争之下,面临亏损的压力和关店的风险。在这些问题面前,一方面,王德志和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应对出现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定期组织工作讨论和理论学习,通过这样的过程,社会企业培养了几个得力的中层干部。有了信念坚定、思想稳定的中层干部。由于社会企业工资待遇不高,工作内容比较枯燥,所以人员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但是由于培养了中层干部,即使普通工作人员有一定的流动,整个结构和日常运作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王德志一般不看好大学毕业生,因为从历史的经验到现实的教训都告诉他,大学生很难经受得住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的考验。有些大学生充满正义感,希望改造社会,比较认同我们机构的工作,然后也许考虑选择在这里工作。大学生毕竟受过比工友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从工作能力上进步更快,但是很快,知识分子的各种欲望会暴露出来,最典型的特点是:需要找到自己的角色,看到自己所起的作用。其实这样的期望人人都有,但是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讲,如果自己的角色虽然是积极的,但是却只是促进进步的螺丝钉,那么角色欲望就无法得到满足;如果自己的确发挥了作用,但是却看不到英雄式的改造社会的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那个作用欲望还是无法得到满足。在资本主义体系里,大学毕业生的角色和作用欲望同样得不到满足,但是,物质上的满足可以消化理想得不到满足的不足;还有就是,如果不是天使,那么就不需要光环,所以,在资本主义体系里既然没有了做英雄的欲望,所以也不存在失落感。

对组织的向往

      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为打工者服务的民间机构的名字往往和“家”有关。比如,全国就有好几个以“工友之家”命名的机构,除了我们“北京工友之家”,还有一些其他机构,如:打工妹之家、厦门国仁工友之家、天津工友之家,苏州星星家园(原苏州工友家园)、长沙工之友家园、福州工友之家、西安工友之家等。

      德志回忆当初遇到这样的机构时的感觉:“最初去参加‘小小鸟’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后来积极参加‘打工妹之家’的活动。我们现在组织工友活动的时候也经常遇到只参与、不说话的工友,我最开始的时候也是那样,参加一个活动,可以坐一下午也不说话。但是,哪怕一句话不说,我也愿意坐在那里,感觉特别好。遇到孙恒以后,一拍即合,我们成立了艺术团。然后每天就盼着周末在一起搞活动,有一种心灵共通的感觉,是那种对归属感的强烈渴望。我现在意识到,那就是对组织的向往。”

      经历了十二年的共同奋斗,德志和同事们已经从几个人发展到了100多人。真的有了组织了。那么到底什么是组织呢?如果简单一些地去理解,组织有三个东西吧:一个是人,组织的核心构成是人;二是价值观和目标,如果大家对生活和工作的看法和态度差别很大,那么就走不到一起;三是组织和管理,不同的组织,由于价值观和目标的不同,组织方式是不同的。

      说到价值观和组织目标,德志永远忘不了几个人一起读书学习的过程:“我们最开始在一起的时候,一个同事组织我们学习马列。刚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荒唐,都什么年代了还学马列。我们学习了艾思奇的《大众哲学》,这是一本让我‘发家’的东西,让我彻底改变。从那以后我和大家一起做事,义无反顾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对一个人的作用,而马列所指导下所形成的组织目标一定和其他组织是不同的,它的目标一定是为穷人、普通人服务的。

团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

   团结经济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概念,但是其在价值观层次是旗帜鲜明的。在现在这个历史阶段,估计所有反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都可以归纳到团结经济的旗下。

      从我个人的体会,我无法忍受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的原因如下:

      (1)虚伪。资本主义制度相比于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虽然都是对普通人的剥削和压迫的制度,但是压迫的手段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资本主义压迫的最大的特点是隐蔽性,是一种“杀人不见血”的过程。这样的隐蔽性是通过一系列虚伪性来实现的。这样的虚伪性之所以可以达到目的,一部分原因是其欺骗性,另一部分原因是“话里藏刀”的威胁和“经济霸权”的剥削,再加上“武力干涉”的强权政治。

      拿美国举例吧,美国的选举是最虚伪的政治过程。表面上看是民主选举,事实上普通人别无选择,只能从政党游戏中推举出来的候选人中进行选择;再比如,美国对其他国家发动战争从来都以民主为借口,听起来义正言辞的,事实上充满了欺骗和强权。

      拿大公司的企业文化举例吧,我在一家德资企业打工体验的时候,看到公司墙上写着这样的标语:

“责任:致力于符合道德规范的、负责任的行为”

“卓越:取得卓越的业绩和运营成果”

“创新:敢于创新,创造可持续的价值”

      在厂级培训的时候,公司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师都温文尔雅对我们礼貌有佳,而到了车间和产线上,那完全就是另一幅场景了。读者可以在我的德资厂体验一章中读到具体的内容。

      资本主义的企业文化就是一种自欺欺人、自我安慰的东西。

      (2)破坏性。资本主义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破坏性。最典型的例子是“拆迁”。资本为了牟取利润就必须进行资本扩张和生产扩张,这和“发展进步”完全是两个概念。为了实现这种扩张,它必须破坏和毁灭一切现存的东西,包括物质的遗产和精神的遗产。“以人为本”的发展一定是一个“不快不慢”的过程,而以资本扩张为目的的发展一定是一个急躁和不计代价的过程。

      (3)人与人被简化成利益关系。我们机构的大部分工作人员是工友出身的,也有小部分是大学毕业生。一次一位大学毕业生来我们机构实习,在实习快结束的时候也没有得到任何继续挽留他留下工作的邀请,而且大多数同事都抱着他肯定会离开的态度与他交往,这让他很苦恼,因为他很想继续留下工作。一次闲聊中我对他说:“你得理解大家的态度,因为过去的经历告诉我们,很多认同感很强的大学生都离开了。不过我很想知道,你以前也在条件比较好的公司工作过,为什么会选择来我们这样条件差的地方工作呢?”他说:“我以前做过销售,那种只把卖出去产品作为目的的工作让我很难接受。我也在设计公司做过,在公司里,人与人之间除了工作关系再无其他关系,而工作关系本质上又只是利益关系。我觉得太难受了。”

      (4)少数人获益。当资本决定社会运转的规律的时候,劳动的价值就会大大被贬低。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掌握资本的人是极少数,所以只有少数人在资本主义发展和社会财富积累下受益,大多数人的日子不会因为技术进步和社会总财富的增长而必然获益。

       正因为对正统治全球的资本主义经济不认同,很多人在世界的不同角落开始了另类经济形式的实践。我们北京工友之家的“同心互惠社会企业”也在进行这种尝试。

      “社会企业”在百度百科中是被这样定义[1]的:“社会企业不是纯粹的企业,亦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社会企业透过商业手法运作,赚取利润用以贡献社会。它们所得盈余用于扶助弱势社群、促进小区发展及社会企业本身的投资。它们重视社会价值,多于追求最大的企业盈利。”当我和王德志讨论社会企业和合作社的区别的时候,他说:“合作社对社员的要求比社会企业对工作人员的要求高很多。合作社的社员共同拥有合作社的财产,对合作社的事物有决策权;而社会企业的工作人员和一般商业企业的工作人员差别不大,也是拿工资的雇员。只不过,对于我们管理社会企业的人来讲,我们会主动组织员工进行学习和交流,期望有一天,一部分社会企业可以转化成合作社。”我不知道我们同心互惠社会企业是不是会被研究者归入团结经济的范畴,但是对于我们来讲,这是我们机构在资本主义经济下谋求生存、机构发展和承担社会责任的途径。

      下面是根据一位美国学者的文章总结出的“团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通过对比,我们也许可以更明白“团结经济”的涵义。


表三十一:团结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对比表

资本主义经济

团结/社会经济

目的

利己主义的个人与集团,在一个资源稀缺的世界,寻求满足自身永无止境的增长与积累的欲望

一种为了人民和地球生态的经济。 追求经济和社会正义(或公平)

目标

追求利润至上

为社会、经济及环境公平等承担责任

手段

剥削、竞争、压迫、控制

合作、团结、分享、参与

结果

少数人获利,多数人陷入困境

共赢

人与人的关系

自私、利己, 割裂人们彼此间的联系,将少数人的经济利益置于大众福祉之上

合作、互助,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情感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相互关心的道德准则

社会结构

以控制为目的的集权结构

推动人们享有共同的责任,参与直接的民主决策

道路

认为是历史的终结

强调多样性与多元化——世上不可能仅有“一条道路”的信念。不急于推进某种封闭的、最终的思想体系的形成。通过正确的途径达到正确的目的。

行动实体

市场和权力

把人民和社区作为他们自身生活与发展的行动实体,像一条主线将其他的价值观编织在一起

实践形式

私有制企业

在生产、交换、消费、剩余分配和管理上都有很多创新,活动形式包括:工人、消费者与生产者合作社;公平贸易运动;理念社区;替代货币;社区管理的社交中心和资料图书馆;社区发展信用社;社区花园;免费软件资源共享行动;社区支持的农业项目(CSA);社区土地信托,等等

注:该表是参照伊桑·米勒的文章“团结经济:关键概念与问题”整理而成[2]




[1] “社会企业”, 资料来源于百度百科网, 载http://baike.baidu.com/link?url= ... EQyIhH4bGrN3KxevKw_,访问日期:2013年9月21日

[2]伊桑·米勒著,王建富译,“团结经济:关键概念与问题”,《国外理论动态》2012年第7期,载http://www.cctb.net/llyj/lldt/llqy/201209/t20120906_34521.htm, 访问日期:2013年9月20日


分享到:  微信微信
收藏收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光华网(备案) ( 京ICP备05005770号-5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6476号  

GMT+8, 2024-12-23 08:28 , Processed in 0.26326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